首页  党群工作  课程思政 >> 正文
计软院各教工党支部积极开展线上课程思政研讨活动
发布者:常月圆    发布时间:2020-06-05    浏览次数:1769

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

挖掘梳理各门课程的德育元素

抓住课程改革核心环节

将课堂与思政相结合

寓教于思

使各类专业课程与思政课

同心同向、协同育人! 

知识传授、价值引领、能力提升

耕耘树艺、以养其身

努力构建学校

全过程育人

全方位育人

全员育人

大思政格局!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计软院在疫情防控期间积极响应学校号召,按照学校教务处的整体部署,精心准备线上教学课程。为进一步深入贯彻“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在立足学院学科专业特点的基础上,41日,计软院各教工党支部通过腾讯会议、QQ群等在线平台开展了以“课程思政”为主题的研讨活动。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教工党支部

会上,支部党员教师们首先在线集中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重要讲话》《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期间师生返校工作方案》《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课程思政”专项建设实施方案》等文件精神。 

随后,支部党员教师们围绕“课程思政”主题和针对师德师风建设问题展开了深入交流研讨,并积极发表了个人看法。大家纷纷表示:教师良好的道德修养、丰富的知识储备、科学的教学设计等是专业课程思政的实施路径和方向,通过案例教学、启发教学、类比、联想等教学方法,将思政教育自然融入专业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对大学生价值观的教育引导。与此同时,教师党支部要充分运用“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组织生活会等日常载体开展“课程思政”建设,要把建立“课程思政”建设与教师党支部工作日常融入机制,从而达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目的。 

软件工程系教工党支部

41日,计软院软件工程系教工党支部通过腾讯QQ群对“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课程思政’专项建设实施方案“进行了在线学习与积极探讨。

大家认为:立德树人是大学的初心和本质要求,教育是党之大计、国之大计。软工系教工党支部将在课程思政中持续发力,坚持把“立德树人”贯彻到课程教学中,进一步挖掘专业课蕴含的思政元素,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将价值引领与专业技能知识有机融合,确保各门课都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将专业课程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载体,充分保证疫情期间线上课堂质量不滑坡,育人效果不打折。  

网络空间安全系教工党支部

41日,计软院网络空间安全系教工支部以腾讯QQ群在线会议的形式开展了“课程思政”专项建设的集中学习和交流讨论。

在学习讨论中,支部党员教师们一致认为:在积极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过程中,广大教师要通过学理论、学立场、学方法,把握“课程思政”的本质和关键,在课程思政案例中向学生们传递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和细致认真的工作作风,厚植学生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的责任与担当。

要打造“金课”、淘汰“水课”,提高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效应,促进教学相长,加强党建工作,服务人才培养和教学质量提升;要做好有机结合,建立教师党支部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机制,进一步实现“课程思政”建设常态化。  

物联网工程系教工党支部

41日,物联网工程系教工党支部利用腾讯会议围绕“课程思政”主题开展了支部党员教师线上集中学习与交流活动。

会议伊始,支部教师党员们在线集中学习了学校下发的《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课程思政专项建设实施方案》。随后,支部党员教师们在围绕“课程思政”主题交流时强调:要狠抓教学质量,把思政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注重课程思政,不断完善全方位、全过程、全员的“三全育人”体系;要用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滋养新时代青年大学生的思想和心灵,塑造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要在“课程思政”的应用实践过程中,努力提升学生的政治素养,培养学生扎实的专业能力,实现其德、智、体均衡发展,进而实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网络工程系教工党支部

41日,网络工程系教工党支部积极组织支部党员教师在线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及《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关于推进立德树人与“课程思政”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精神。

在随后的交流探讨过程中,支部党员教师们高度认同“课程思政”是新时代高校育人理念的新方向,正成为高校培养时代新人的新方法、新途径。党员教师们要充分挖掘课程思政内涵,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各门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同向同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大家一致表示将聚焦教师党支部功能定位和党员教师教书育人职责,积极推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教育、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有机结合,促进课堂教学改革。

长期以来,计软院党委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加强新形势下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探索与实践,创新性地将“课程思政”探索与教师党支部建设相结合,大力支持和鼓励专业教师挖掘各专业课程德育功能,着力提升课程思政的价值引领力,积极推动“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协同育人总目标的实现。